我国居住小康指数为62分 离小康目标有较大距离
我国居住小康指数为62分 离小康目标有较大距离
《小康》杂志
中国曾经有句特色口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宅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形态,通过对它的占有、分配及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为62分
为记录中国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公众的个人体验,提供“以人为本”的民间感悟视角,《小康》杂志与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及社会团体组成“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对我国“居住小康指数”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执行时间为2005年1月至2月,共发送问卷10000份,回收到来自全国10个省及直辖市72个区县的城镇和农村的有效问卷8824份,地域覆盖东部、中部、南部、西部、东北部。
经加权处理后,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在基本人口信息和主要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方面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布极为接近,表明数据有较好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中,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18—50岁读者占61%,50—70岁读者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0.8%,男女性别比分别为68%和32%。
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并参照国家统计局的测量数据,得出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为62分。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心存忧虑,尤其对住宅配套及环境和物业服务两项指标备感不满,其满意度分别为55.3%和49.2%,而对住宅建筑质量60.2%的满意度也差强人意。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离居住小康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距离。
农村住房配套环境令人忧
本次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在人均居住面积这一指标上普遍反映良好。但暴露出的另一个情况是,相比城镇居民而言,农村群众的住宅配套及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使用自来水和其他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分别为27.7%和37%,有35.3%的农户仍在饮用河、塘、湖等非清洁饮用水;而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只有6.6%,北京和上海郊区农民也只有30.5%和63.7%;此外,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只占7%,大部分为不卫生的旱厕,有的连茅坑都没有,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大问题。
而城镇居民在住宅配套及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尽管也不高,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房地产市场的红火,这方面的得分比农村群众高出10个百分点。但在住宅建筑质量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农户占24.8%,房屋为砖木结构的比重占54.9%,两者合计已接近80%,由于参照是以往的土胚房,农村群众的满意度反而高出城镇居民5个百分点。
邻里关系城镇不如农村
尽管农村的硬件环境不容乐观,但在邻里关系的融洽、互相照顾程度等软指标上却比城镇要胜出一筹。
调查中,农村群众对社区关系感到满意,“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回答“你是否会义务帮邻居修灯泡”等问题上,农村群众表示“愿意”的占95%,比城镇居民高12个百分点,相应地,后者在社区关系的总体满意度上也比前者低6个百分点。
由于农村很少存在物业服务的问题,因此关于物业服务满意度的测量主要集中在城镇居民这里。数据表明,城镇居民在物业提供的公共保洁、修理维护等方面的服务最不称心,评45分以下的达到33.5%,较不满意的依次是物业费用、保安状况等,满意度分别是44%和51%。有超过半数的城镇居民认为,现在物业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价比不高,往往收取的费用和提供的服务有较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