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近3亿 新重庆图书馆月底奠基
昨天,记者从市图书馆获悉,我市十大文化设施建设之一的新重庆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将在29日奠基动工。昨天,记者从市图书馆打探到,新馆光是硬件方面的投资就将近3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周围环境绿化等方面的建设。2007年下半年,新馆将向社会开放。
面积5万平方米
记者昨天在新馆设计方案上看到,新馆的新址位于沙坪坝凤天路天骄年华对面。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6层,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约4万平方米。包括绿化、道路及公共场地在内,新馆设计总用地33803平方米。
按照设计方案显示,即使不把设计费用、内部装潢费用、安全系统费用等算在内,包括地面建筑、地下车库、专用设备和机电层等在内的新图书馆硬件建设费用达近3亿元人民币。
日接待8000人
市图书馆副馆长林滨表示,预计在2006年前完成基础建设的新馆将分成文献信息服务、业务加工、会展培训、行政服务、共享服务和车库设备六大区域。用作会展培训的学术报告厅和多功能厅拥有先进的影音播放设备,可以进行高质量的电影放映。
林滨介绍,算上内部二次装修、图书整理上架等时间,如果一切顺利,图书馆将在2007年下半年向社会开放。按照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设计要求,新图书馆拥有3000个阅览座位,日接待读者可以达到5000到8000人。馆藏图书350万册,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新图书馆的藏书量将达到600万到800万册。
三大优势不变
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新重庆图书馆在图书收藏和展示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林滨副馆长表示,新图书馆将在联合国文献、抗战文献和古籍珍本等三大领域保持原图书馆的优势。
林副馆长介绍,重庆图书馆的前身“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于1947年成立之后,即被联合国指定为资料寄存馆,一直未曾间断。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其确定为联合国全部文献寄存馆。作为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重庆图书馆现有联合国资料10余万册(件)。
除了联合国文献,图书馆还收藏了民国时期的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是我国二战图书、报刊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
在古籍珍本方面,重庆图书馆收藏有宋代以来的古籍线装书532342册,其中收入《全国善本书总目》的就有3707种、55632册,内有孤本和稀见本424种,古籍线装书的数量和质量均列中国西南地区首位,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林滨介绍,新图书馆准备设立联合国文献业务加工室、史迪威阅览室、罗斯福专题阅览室、抗战专题研究室等12个专题业务部门。
这些部门将专门收集、整理、研究各自的相关资料并对读者开放。如联合国文献业务加工室将对自1947年以来的联合国文献进行收藏、整理和研究开发;史迪威阅览室将专门收藏史迪威的专题文献资料;民国文献业务加工室将进行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收藏、整理和开发。特藏文献密集书库将专门收藏民国时期文献、古籍文献并提供恒温恒湿专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