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d资讯丨集团浙工大零碳建筑(旧改)多能协同数字孪生科教融合示范项目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近日,2025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评选结果公布,建筑领域拱墅区浙工大零碳建筑(旧改)多能协同数字孪生科教融合示范项目和桐庐县供电公司零碳供电所示范项目2个案例入选,成为绿色低碳建设创新实践的标杆示范。


浙江工业大学西配楼曾面临设施严重老化、能耗居高不下、安全等级不足等多重困境,该项目通过“结构安全加固+被动式超低能耗改造+主动式可再生能源替代+智慧化精益运维+数字化平台赋能”五位一体的旧改路径,对老建筑实施了系统性零碳改造。

被动降耗优先:应用真空绝热板外墙保温及三玻两腔窗,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本体用能需求。
主动设备优化:利用屋顶、车棚顶空间,部署总装机容量60.08千瓦的混合光伏系统(单晶硅与碲化镉组件协同),并配置10千瓦级储能单元,构建楼宇级“自发自用、余电储存”的清洁能源微网。
智慧用能管控:空调系统采用一级能效设备及分室独立智控;新风系统集成高效全热回收技术(效率≥60%)与智能空气净化,并实时联动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照明系统采用高光效LED灯具,结合分区、定时、感应等智能策略杜绝无效照明。

经测算,项目碳排放强度较改造基准降低43.29kgCO₂/(m²·a),设计运行值达到负碳水平〔-5.48kgCO₂/(m²·a)〕,达到“零碳建筑”目标,成功获得浙江省首个改造类零碳建筑设计预评价认证,成为全国夏热冬冷地区及超40年校园既有建筑零碳改造的开创性范例。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联网(IoT)技术,构建物理建筑的精准虚拟镜像,实现空间、设备、能源、环境等全要素可视化与数据互联,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全景监控深度分析。

改造后的西配楼可作为一个大型的、持续运行的“碳中和”主题实验室,其采用的各项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监测仪表均可作为直观的教学展陈与实操对象。
